高订珠宝设计师Diana Zhang 现身2016芭莎明星慈善夜
(2016年9月9日・北京) 2016芭莎明星慈善夜于9月9日晚在北京奥体中心盛大落幕。作为中国规模最大、明星人数最多、影响圈层最广的公益平台,本届芭莎慈善夜众星云集,更有亚洲首位登上法国巴黎古董双年展的高订女珠宝设计师Diana Zhang(张小霞)跻身于此,吸引了超过千万的网友围观。
于2014年巴黎古董双年展崭露头角的Diana Zhang(张小霞),其以春、夏、秋、冬及年为主题的「中国的一年」系列作品成功于巴黎古董双年展中大放异彩,同时也成为首位跻身该国际殿堂级展览的华人女珠宝设计师。
Diana Zhang(张小霞)今年首次作为2016芭莎明星慈善夜的红毯嘉宾,佩戴自己的作品「兰花女王」项链。Diana认为自己除了将爱融入作品以为,也希望让爱给到其他有需要的人。Diana不仅展示了对珠宝设计的热诚与执着,更体现其作品的经典永恒,为爱传承的美好寓意。
关于DIANA ZHANG
Diana Zhang(张小霞)是全球首位登上世界殿堂级展会-巴黎古董双年展 (Biennale des Antiquaires)的亚洲女性高级订制珠宝设计师。每件作品如同艺术珍品,高雅气质绽放,让观赏者为之赞叹。然而,华丽故事的背后是因为当初Diana的寻梦之旅。
Diana生于中国东北,随着上世纪末中国改革开放,Diana举家迁居至广州营商,在文革以后的大千世界里,好奇心催使她对美好事物的追求,更对艺术创作充满了憧憬及热诚,却而成长后方能追寻属于自己的梦。
每件作品价值不菲,却能永恒芳华,超越时间的洗涤世代相传,正好让Diana实现对美的偏执。然而没有自小扎根学艺,只凭一股义无反顾的坚韧及非凡的天份,以自学的方式努力钻研珠宝设计的每一门学问。
对美的偏执成为Diana对珠宝设计莫大的推动力。她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,而她希望能把打动自己的故事融入珠宝设计中,用心去赋予作品生命,从而打造出让人为之触动的艺术珍品。凭着这份信念与执着,Diana脱颖而出,成为珠宝界的新贵。她的每个设计巧夺天工,仿如艺术珍品,独一无二,也同时将Diana推到更高层次的高级珠宝订制行列里。
属完美主义的Diana,其对美的坚持与执着,既为她带来荣誉,同时也为她带来设计上的重重阻碍。Diana深信设计应该天马行空,不受任何技术所规范,而她这种反传统的逆向思维正令其设计于制作上处处碰壁,需要花大量时间四出寻找解决方案;此外,她每件作品所镶嵌的钻石及宝石都是亲自精选,她只选用高质量色泽、洁净度与切割的钻石和宝石。然而,既要挑选出最优质的宝石同时要应付所有制作上遇到的问题,这几乎是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的,故每件珠宝的制作周期平均为六个月至两年,足见Diana对完美的追求与渴望。
2013年,Diana在瑞士巴塞尔展览中认识了世界殿堂级珠宝收藏公司Martin Du Daffoy的行政总裁Cyrille de Foucaud,两人因为对珠宝及艺术品的志趣相投而成为朋友。其后,一次机缘巧合下Mr. Foucaud来港并到Diana的工作室参观,瞥见Diana的珠宝设计即叹为观止,他直言Diana的设计独特新颖,作为富经验的珠宝、古董鉴赏家,他认为Diana的作品精妙绝伦同时易于配衬,而其逆向思维令珠宝的镶嵌技术变得异常独特,流露出另类的奢华感觉,属大师级的水平。因此,Mr. Foucaud诚邀Diana携手参加「2014巴黎古董双年展」(Biennale des Antiquaires),一跃成为首位亚洲女珠宝设计师,把作品和逾百年历史的经典品牌Boucheron, Cartier和Van Cleef & Arpels呈现于巴黎大皇宫(Grand Palais)的穹顶之下。
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,「巴黎古董双年展」汇聚了世界各地首屈一指的古董商、珠宝商及艺术家,展出他们凭超凡的才能、创造力和技艺创造出来并引以为傲的殿堂级杰作。不少大师级作品亦于活动中作首次展出,令双年展成为艺术界中一场不可错过的盛事。Diana凭借对珠宝设计的热诚,成功挤身此世纪盛事,以全球首位进驻殿堂级展会的女珠宝设计师身份让世人铭记。她以「中国的一年」为题,以冬﹣冬梅傲雪、春﹣优雅兰香、夏﹣雨露荷花、秋﹣红叶翩翩、及年﹣幸运竹年,把中国文化的传统美与国际工艺完美结合,在欧洲的舞台上吐露芳华,绽放来自华夏的经典美。
当时,Diana的作品受到很多国际名人的赏识,当中包括前法国第一夫人贝尔纳黛特.希拉克(Bernadette Chirac)。国际著名拍卖行佳士得亚太区首席执行官Mr. Francois Curiel也对她的作品作出进一步的肯定,他说道:「欣赏Diana的作品令我非常感动同时给予我深刻的印象。她将多个别具特色、与市场现有产品截然不同的系列一一展示出来。Diana的设计将经典元素完美地融入现代设计当中,高雅而不夸张。因为要将设计打进一个国际殿堂级的展览并不容易,一直以来只有很少人可以踏进这个门坎。」